全球股票市場指數變化與風險投資IPO退出

2014-12-30 上市

展示量: 6464
全球股票市場指數變化與風險投資IPO退出
    IPO的萎縮是否是美國市場上股價低迷所造成的,而無關那些更加嚴重的系統性問題。Grant Thornton的報告比較了8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股價指數。結果顯示,美國的股價表現并不是最差的,卻是處于中等水平。由此,該報告指出,美國IPO市場的萎縮是由于監管措施不當,并且給市場帶來了嚴重的結構性破壞。進一步地,報告將中小企業無法進行IPO以及小企業IPO市場的萎縮,都歸咎于監管措施的改變。
    最后得出結論,美國市場上IPO的萎縮與市場的股價表現沒有相關性。報告還指出,研究中所采用的這些股價指數,事實上只能反映大企業的特征。所以,美國本市場的結構可能對那些市值較大的企業而言是合適的。但是明顯地,這種市場結構嚴重地損害了對中小企業的估值。
    這一時期,美國的所有股票市場都經歷了IPO的萎縮。報告該三大交易所的數據,他們發現,這次IPO的蕭條起始于1997年前后——即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爆發之前,也是在《薩班斯—奧克利斯法案》頒布前整整5年。在美國三大交易所中,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X)  的IPO數量最少,納斯達克( NASDAQ):稍多,最后是紐交所( NYSE)。美國證券交易所中,IPO數量最多的一年發生在1993年,納斯達克是1996年,而紐交所則是1999年。Grant Thornton的研究人員在和三家交易所從業人士的交談中發現,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衰落可以部分地歸咎于另兩家交易所的激烈競爭。而1999年紐交所IPO數量的增多,則應歸功于紐交所與納斯達克對上市公司資源的爭奪。在這一過程中,紐交所放松了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從而吸引了不少企業。另外,一些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也在這一時期轉戰紐交所,因為他們希望擺脫新興網絡企業的形象。
    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
    有數據顯示,美國正在經歷一場上市公司“滑鐵盧”。然而同一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情形卻沒有這么糟。
    我們可以把上述現象當作是美國給世界的提醒:在標榜高速、低成本和自動化的美國模式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其對自然的市場培育機制的侵蝕。然而,市場的自然培育機制卻是推動資本市場發展以及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
    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在1997年達到峰值,之后就逐年減少。以絕對價格計量量,美國股市市值自1997年以來下降了38.8%。而在對GDP進行調整后,這-一數值達到54.5%。
    下面的篇幅里,作者將分別對北美、歐洲和亞洲交易所的情形做簡要的介紹。
    北美的情形
    在我們的樣本中,美國經歷了最嚴重的上市公司數量的減少。自1991年始,其上市公司數量下降了22.2%。換句話說,這一時期,美國市場上減少的上市公司數目,甚至超過了在互聯網泡沫中增加的公司數目的總和。按照一般的觀點,上市公司的數目應該隨著美國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增加。但是,Grant Thornton的報告顯示,按通脹調整后的價格計算,1991年以來美國股市市值下降了52.8%。如果按照一般觀點,不考慮市場結構的變化,美國上市公司數目應該增加5500個左右,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總數目應該是現在的兩倍。
    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在1997年達到峰值,之后就逐年減少。以絕對價格計量,美國股市市值自1997年以來下降了38.8%。而在對GDP進行調整后,這一數值達到54. 5%。
    在1997年之前,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上市公司的發展沒有表現出什么不同。但是,這一年之后,以上市公司數目來衡量,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明顯拉大。這一時期(1991-2008),美國的上市公司數量銳減了38.8%;而如果以通脹調整之后的價格計量,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更是下降了54.5%之多。
    亞洲的情形
    在亞洲,我們看到的是一幅處處欣欣向榮的圖景。Grant Thornton的研究僅涉及了亞洲較發達的幾個市場——東京、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研究人員預測,成熟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應該表現出與歐美發達國家相似的頹勢。然而,一組數據考卻揭示出那里令人羨慕的良好發展態勢:1991年到2008年朝間,以絕對價格計算的上市公司市值增長了35. 5%,剔除通脹因素后,仍然有11. 3%的增長;而1997年以來,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實現了28.2 %的增長,經通脹調整后增幅14.1%。。同時,東交所沒有滿足于這些成績,它還積極促成了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作,共同推出了Tokyo AIM-為吸引創業企業而進行的一次創新。Tokyo AIM于2009年5月29日正式獲得日本金融服務局的批準。由此,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司里,東京市場將有更好的發展。
    在中國香港,研究人員看到的是:1991年以來,港交所中上市公司數量量增長了253. 2070;并且在這一時期里,上市公司市值的增速比經濟增速快了2/3。從1997年算起,上市公司市值增長了91.6%,經通脹調整后為22.7%。港交所的成績要得益于那些中國大陸赴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在澳大利亞,1991年以來澳交所實現了99.9%的增幅,經通脹調整后實際增長9.4%。1997年后的增長為64.8070,通脹調整后為14.4%。
    根據以上資料風險投資公司說,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市場以及監管者一起,制定了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目標的證券市場發展戰略。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7005139號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2005|小少呦萝粉国产|国产大神背着在线播放